摘要:八十七年前的九一八事变,不但是抗战史,而且是对中国的现代史都是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,但多年来对九一八,总是有着层层迷雾,那么拨开迷雾之后回看九一八,又是怎样一个情形呢?
图1:八十七年之后再看九一八
八十七年前的1931年9月18日,九一八事变爆发,这是中国抗战史甚至是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,意义深远,但是多年来,这一事件却总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下,世人最多知道这是个“国耻”,但对于其中的内情,真正了解的却并不多。
首先说说张学良在九一八中的表现。
张学良晚年接受媒体记者采访,以及在回忆录《张学良口述历史》中都明确承认,九一八不抵抗的命令是自己下的。
至于过去总是认为是蒋介石下的不抵抗命令,这一说法来源于张学良北平行营秘书处机要室主任洪钫的回忆,蒋介石在1931年8月16日发给张学良的“铣电”(铣是16日的韵目代日,表示16日): “北平。张副司令钧鉴。绝密。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,我方应予不抵抗,力避冲突,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,置国家民族于不顾。 中正。”
且不说这是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档案记录可以佐证的孤证,而且即便有这样一封电报,也只是针对九一八之前日方“寻衅”的应对,而不是针对日军进攻沈阳这样严重事件的应对,明显就是在偷换概念。
至于这封电报张学良一直藏在身边,或者说是由张学良夫人于凤至保存在美国银行保险柜里,以作为自保的救命符,更完全是无稽之谈。
图2:蒋介石和张学良
更重要的是,当时张学良掌握东北、华北地区的全部军政财大权,只是名义上接收南京政府的指令,蒋介石对张学良根本没有实际的控制和约束。就算蒋介石要张学良不抵抗,张学良也是完全可以不听的,东北军也只听命于张学良,所以张学良才是关键。
再看时间,9月18日事件发生,至9月19日,日军先后攻占奉天、四平、营口、凤凰城、安东等18座城镇,但东北大部分还在东北军控制下。
9月底,张学良在锦州一线集结了20万东北军,而且黑龙江还有1.5万正规军和1.8万非正规部队,吉林也有3.5万正规军,局势还完全可以挽回,就连于祉山这样的大汉奸,当时也没有完全投靠日本人,还在静观事态发展。
甚至在日本内部也有不同意见,日本陆军的最高指挥机关参谋本部就不同意在东北全面开打,所以连下四道命令,要求关东军返回原来驻地。关东军内部也有一部分人希望只要占领根据有关条约即将于1932年租借到期的旅顺和大连地区,也就是“关东州”就可以了。
如果此时,张学良率20万东北军主力展开反击,再加上在黑龙江、吉林等地的部队呼应,进攻区区1万日军(而且还是连决策都没统一),是完全有可能翻盘的!
图3:日军占领沈阳
而此时南京政府的态度也非常明确,12月8日,蒋介石致电张学良:“锦州军队此时勿撤退。否则,外启友邦之轻视,内遭人民之责备,外交因此愈陷绝境,将何辞以自解。”
25日又发一电:“积极筹划,以固强雨。对于日军进攻锦州,应尽力所能及积极抵抗,死守锦州。”
29日再次明确命令“如遇侵略,则抵御之。”
时任外交部代理部长,与张学良有着良好私人关系的著名外交家顾维钧早在11月23日就致电张学良:“弟意锦州一隅如可保全,则日人尚有所顾忌,否则东省全归掌握,彼于独立运动及建设新政权等阴谋必又猛进,关系东省存亡甚巨。是以锦州一带地方,如能获各国援助以和平方法保存,固属万幸。万一无效,只能运用自国实力以图保守,与今晨外委会讨论众意佥同。顷见蒋主席熟商,亦如此主张。” 29日,顾维钧和宋子文联名致电张学良:“如日方无理可喻,率队来攻,仍请吾兄当机立断,即以实力防御。”
那么,张学良是怎么做的呢?1932年1月2日放弃锦州,率20万东北军一枪不发撤入关内!1月3日,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,至此东北全境才沦入敌手!
所以,当年千万国民怒斥张学良是“不抵抗将军”,绝对没有骂错。
3月,张学良的部下汤玉麟不战而退,日军只用了短短七天就占领了热河(今天河北、辽宁和内蒙古交界地区),国人的不满愤恨也由此暴涨,正是在国人的一片唾骂声中,张学良于3月8日宣布辞职。
图4:张学良受到了国人一片斥骂
九一八的责任,应该算在谁的头上,还不清楚吗?
有人觉得东北是张学良的地盘,他怎么会不加抵抗就将大好河山拱手相送?
首先是张学良对局势判断错误,他认为日本没有吞并整个东北的野心,当时日本高层确实没有占领东北的打算,九一八事变是关东军部分军人的“下克上”行为。所以即使暂时丢了,也能够通过国际联盟来主持公道,迫使日本再把东北还回来。这也实在是太幼稚了。
其次是军阀本性所决定的,说到底张学良还是个军阀,虽然之前也是爱国心爆棚,轻易发动中东路事件,结果被苏联打得满地找牙,而南京政府并没有给他补充在中东路事件中的损失,这点对于他在处理九一八事件时是很有影响的,他怕万一和日军大打出手,部队损失了又没有补充,结果东北还是丢了,人地两失那就什么都没了,还不如存人失地,只要手里有兵,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。
这两方面因素交织叠加,就让他决定不抵抗。
再来看看东北沦陷对整个抗战的影响。
东北四省,总面积120万平方公里,人口3000万,物产资源丰富,除了石油——当时没能发现大庆油田,不然日本也不一定会发动太平洋战争——几乎什么都有,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,绝对是个大宝库。
还有当时号称亚洲最大的兵工厂——沈阳兵工厂,库存有步枪约15万支、子弹约300万发、迫击炮约600门、炮弹约40万发,山、野、重炮约250门,炮弹约10万发,火药约40万磅全部成为日军的战利品。这些全都不是老套筒这类的落后装备,甚至有些比日本关东军的现役装备都要先进。此外还有300架飞机,有几十架是刚刚从欧洲买回来的,都还没开箱!而到了1937年中国空军也不过才有300架飞机!
图5:沈阳兵工厂成了日军重要的军工基地
此后,沈阳兵工厂更是成为日军最重要的军工生产基地,从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,在八年全面抗战中,日军侵华部队70%的武器弹药都是由沈阳兵工厂生产的!在1944年遭到美军大规模空袭前,沈阳兵工厂每月可生产步枪6000支、轻机枪80挺、重机枪50挺、75毫米野炮20门、75毫米步兵炮8门、75毫米高射炮8门、37毫米平射炮40门、81毫米迫击炮20门……每月生产的这些武器可以装备日军2个步兵旅团外加1个炮兵联队。从九一八事变后到1944年,沈阳兵工厂仅步枪就生产了约90万支,相当于可以装备日军90个师团!
千古罪人啊!这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犯罪!
由于这么轻松就拿下了整个东北,日本的野心迅速膨胀,以至于在1937年7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。九一八事变策划者之一的石原莞尔,后来他就对挑起卢沟桥事变的牟田口廉也和河边正三本说,你们急什么啊,等我们把东北好好经营彻底消化,再逐步蚕食,才是上策啊。石原莞尔不愧是日军中极少数具有战略头脑的人,如果按照他的策略,日本将东北作为殖民地加以经营,不发动卢沟桥事变,要收复东北谈何容易啊!但是,牟田口廉也和河边正三本的回答直接就将石原莞尔噎住了,“我们还不都是向您学的!”
九一八是关东军一些军官“下克上”的行为,但却因此而获得了升官晋爵的嘉奖,自然让华北驻屯军的牟田口廉也和河边正三本眼红,最终也来个“下克上”发动卢沟桥事变。
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,九一八也不例外,正是九一八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,被冲昏了头脑,最后走向了自取灭亡的不归路。
图6:日军轻易占领东北刺激了侵略野心
最后,在国际上的影响。虽然国际联盟没有像张学良预计的那样对日本施加压力,迫使日本吐出占领的东北。但是国际舆论对日本也是一片职责,国际联盟更是通过决议继续承认中国对东北拥有主权。迫使日本不敢公然吞并东北,而是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。
从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,总共有这些国家承认伪满洲国:
日本、萨尔瓦多、多米尼加、意大利、德国、罗马尼亚、保加利亚、匈牙利、克罗地亚、斯洛伐克、西班牙、芬兰、丹麦、泰国、印度临时政府、缅甸巴莫政权、菲律宾劳雷尔政府、苏联、维希法国、波兰、蒙古、汪伪政府、蒙疆自治政府。
图7:日本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
这些国家中除了轴心国阵营和日本控制的傀儡政府,还有少数几个唯利是图的小国,此外就是苏联和蒙古了。日本为了争取更多国家对伪满洲国的承认,是很愿意出令人心动的好价钱的。美英等国没有接受日本的利诱,至少在道义上声援了中国,而苏联承认伪满洲国,也是很值得深思的。